【印聯傳媒網訊】按需出版印刷的核心價值是解決出版行業存在的大造貨、大庫存和大報廢的難題。在小批量圖書的加印方面,按需印刷降低了印制成本,既解決了讀者買書難的問題,又為出版單位帶來了額外的利潤,同時還減少了內容資源的浪費,實現了綠色環保,完成了更廣泛的文化傳播。
目前出版行業大造貨、大庫存、大報廢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出版單位的效益。誰都不能肯定一本書會賣出多少,都不愿意冒斷貨的風險,教材報廢相對少,學術書和大眾書則較多?,F在業內的模式是先印后賣,如何才能先賣后印呢?這是出版單位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出版社擔心先少印一部分圖書試探市場后,會引發盜版問題,所以要冒著大庫存的風險多印多發,全國各地同時上架。但往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果能實現先賣后印,組合數字印刷和傳統印刷兩種方式,由印刷企業按需要的數量印刷,按需要的地址發貨,輔之以快速的到貨時間,一定會給讀者以非常好的客戶體驗,同時也降低了庫存量,減少了庫管人員和庫存報廢。雖然圖書單價成本會略高,但是綜合成本肯定是大大降低的。
小批量加印,取消庫存,按需印刷也能創造利潤。大多書店和網站都遵循著“二八定律”,即上架的圖書只有20%是新書,銷售的主體還是舊書。當有讀者需要一本已經斷貨的舊書時,可能會因為錯過了這本書的銷售期而無處可覓。即使選擇訂購,對出版單位而言,由于數字印刷單價過高,導致無利可圖,而選擇傳統印刷受制于“起印量”的限制,以及入庫、出庫、物流發貨等多項成本,同樣沒有興趣去生產。如果采用按需印刷的方式,緊緊圍繞數量、時間、地點3個要素做文章,持續地降低印制成本,由印刷企業代為分發,大大地縮短從印制下單到交到讀者手中的時間和交易成本,只要超過一個盈虧平衡點即開始生產,讀者既能買到書,出版單位也能有額外贏利。以一本16個印張的圖書為例,每個印張定價2元,即定價32元的圖書計算,如果批發折扣是6.5折,那么單價20.8元就是這本書的平衡點,數字印刷200本的單價約12.5元,取消“起印量”傳統印刷500本的單價只有約10.6元。
每個出版單位對于要出版的圖書都會做出評判,其中是否贏利是很重要的標準。因此有不少小眾圖書根本就沒有機會與讀者見面,在評審時就被槍斃掉了。但是對讀者或出版單位而言,他們真的沒有價值嗎?采用按需印刷的方式,通過降低印制成本和降低庫存、分發等綜合成本,適當提高定價,原來不掙錢的書,很可能就掙錢了,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長尾理論的應用市場。
按需出版印刷減少了大量原材料的浪費,先賣后印,有需求再出版,可以避免紙張、油墨等大量的材料浪費和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達到真正的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如果按每年1000億元的圖書市場印制量估算,節省20%都將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
責任編輯:魏盼盼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