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隨著快遞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進行的兩會上,快遞包裝如何更快“變綠”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今年兩會小組討論,提交了建議規范商品過度包裝構建“公益”經濟的提案。要真正實現包裝的規范,還要從觀念上入手,引導消費者認清合理使用包裝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政策上加大投入,規范引導并積極支持企業的綠色化轉變,注重生態效應,才能使我國的綠色包裝走上正軌,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協同發展。使我們的經濟發展實現從高速到高質的轉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然而,雖然我國出臺了諸多規范商品包裝的規范條例,但隨著執法不嚴、消費者理性程度不足,同時部分商品如水果、生鮮、快遞等領域都還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地方法規或指導文件,商品過度包裝仍是普遍性問題。部分企業為追求高額利潤,商品包裝成本甚至可達商品本身價值的數十倍,迫使消費者支付額外的包裝費,這顯然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理應推動高質量發展,注重生態和環境效益,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降低商品消費門檻,在不增加商品售價的情況下,通過降低包裝產品的質量或數量來補償成本,惠及更多消費群體,構建“公益”經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實現決勝全面小康。
大力發展紙制品包裝,加快技術改造,引進先進技術,發展有回收、治污能力的大規模造紙企業,大力發展人工造紙林基地,積極發展非木植物纖維,保證造紙纖維原料的穩定持續供給。同時要積極開發紙制品包裝環保新產品,如紙漿模塑制品、蜂窩紙板和瓦楞紙復合板等。同時完善法規制度建設,科學規劃、建立回收系統,鼓勵企業搭建“公益”經濟。
應盡快制定快遞業綠色包裝和過度包裝國家標準,明確快遞業綠色包裝使用率和回收率標準;制定快遞運輸環節服務標準,明確流通環節快遞包裝的損毀率,提高二次使用率;構建快遞業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明確安全性、環保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等要求及技術標準;建立非環保包裝的退出機制,逐步實現快遞包裝全面綠色化。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