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很多新型化網絡設備的興起,使得電子書閱讀在市場上的占有量越來越高,地鐵里,公交上隨處可以見到人們拿著移動互聯網工具看書。
電子書推廣有難點 電子書市場需完善各項機制
隨著我們手里的終端形態越來越多樣、功能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閱讀非紙質的數字圖書。京東商城從今年2月上線電子書業務以來,截至2012年底已經有400萬付費閱讀的讀者,用戶數量每月增長30%。
電子書推廣難點一:閱讀體驗有待提高
“目前,國內用戶對電子書的接受程度還在起步階段,大部分人還是依賴于傳統的紙質閱讀。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時間內,這個趨勢會發生改變,數字閱讀慢慢地會在更多的人群里、在更多人的閱讀時間分配里,占越來越大的比重。假以時日,數字閱讀會成為主流閱讀方式之一。但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數字閱讀的體驗應該要不亞于紙書的閱讀體驗,甚至更優于紙書的閱讀體驗,這一天才能到來。” 京東商城電子書的版權負責人劉昶對數字閱讀的前景很有信心。
目前電子書的閱讀體驗不夠好,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最主要的問題是屏的問題。很多家長不讓孩子接受現在的終端硬件,包括PAD、智能手機、PC等,是從視力保護的角度出發的。這些終端的顯示屏對視力是有傷害的。雖然以Kindle、漢王為代表的電子書閱讀器采用了e-ink(電子墨水屏)的技術,能夠解決不傷害眼睛的問題,但是e-ink還存在其他問題。目前應用最廣的e-ink電子屏是黑白的,這種閱讀體驗就很單調。E-ink也有彩色的,但是現在開發出來的彩色屏的效果不好,跟蘋果iPAD的彩色效果相比差距很大,色彩的艷麗程度和飽和度遠遠不夠。即便如此,e-ink彩屏的價格還很貴,不利于普及和推廣。另外,e-ink彩屏的反應速度還很慢,讀者滑屏的感覺也不好。”劉昶解釋說。
“在歐美,人們數字閱讀的工具主要是電子書閱讀器和PAD,但在中國,數字閱讀的工具主要是手機。手機屏幕的大小是有限的,如果采取流式排版的話,面對一些復雜的公式、專業的圖書,就不好呈現。比如,化學公式、圖表的排版會非常凌亂。如果采取與紙書同樣的版式,手機屏幕比紙書小很多,讀者就需要不斷地滑屏,閱讀體驗還是不好。對電子書來說,在格式和排版技術上還存在一些挑戰。要把電子書排得像紙書一樣精美,目前的技術在很多情況下還做不到。”
電子書推廣難點二:產業鏈需要完善
做電子書業務需要經常跟出版機構打交道,但是去年在跟出版社打交道的過程中,劉昶發現:雖然大型出版企業的數字平臺越來越受重視,但是還有相當多的出版機構,他們做數字出版業務的員工是“打醬油的”。他可能是發行部的員工,也可能是總編室的員工,或者是版權部門的員工……。因為有了數字業務,領導就對他說:這個業務你也順帶做一下。但是對他的績效考核、業務流程等方面并沒有相應的安排,基本上處于“打醬油”的狀態。忙的時候,做數字業務就是有一搭的沒一搭的。
但是今年,這種狀況有所改觀。這一年中,淘寶、京東、當當、三大電信運營商紛紛推出數字頻道,讓出版機構的數字出版收益比原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因此,他們越來越意識到,數字出版不再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而是實實在在的發展趨勢。
與“打醬油”相關的一種情況是:當京東找到出版機構要銷售他們的電子書的時候,這位“打醬油”的數字業務負責人也是一頭霧水。這本書的電子版權有沒有?電子版權是多長時間?版權有沒有授權給別人?已經授予的版權是獨家的,還是非獨家的?能不能給京東授權?這些版權的問題很復雜,他都需要進行梳理。
如果同意給京東授權,那就需要給京東電子書成品文件。但是在京東商城的400多家電子書供應商里,有電子書成品的出版機構還不到10家。沒有成品,就只能給京東送到印刷廠之前的原文件。但是出版機構對原文件的管理也同樣很糊涂。
大量圖書是一次性印刷的,只印一版,后面不再加印,這樣對原文件就不再管理。根本找不到原文件。只能給京東紙書。
找到了原文件的,有些還不是最終文件,上邊還帶有圈圈來圈出錯別字。這是因為,原文件下到印廠之后還會有一些調整,這是在印廠里完成,在印廠修改過的最終版本沒有被帶回出版機構。
對京東來說,原本角色是很單純的,只是一個銷售企業。但目前的情況是京東不得不承擔起電子書產品加工的工作。當出版機構給了京東原文件,京東要對原文件進行加工,將其制作成電子書,這個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成本也不低。如果出版機構給不了原文件,只能給紙書,這種情況下京東就只能放棄這本書了。京東商城現在有紙質書120萬個品種,電子書25萬個品種,雖然目前正規出版物E化品種京東電子書平臺占據榜首,但相對于紙書,現有品種還是很少的。增加電子書的品類,也是京東商城電子書平臺目前要做的主要工作之一。
“這個產業還處在萌芽階段,消費者的付費習慣、數字閱讀的習慣剛剛開始培養,出版機構的角色也剛剛開始轉變,一切都是剛剛開始。”劉昶說道,“但我們對這個市場有信心,現在亞馬遜的電子書銷售量已經超過的紙質圖書,我們的市場也一定能起來。”
電子書推廣難點三:缺乏標準
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劉成勇認為,缺乏標準也阻礙著數字閱讀的普及和推廣。“縱觀數字出版的各個環節,從元數據到編碼,再到產品格式,都需要標準。目前,我國數字出版的標準尚未確定,落后于實際的建設,僅期刊數字產品就有CAJ、VIP、PDF、OPZ等格式。標準不一致導致用戶必須使用不同的閱讀器,這也增加了用戶閱讀的成本,同時也不利于行業內容的交換和整合。對于政府和有關部門來講,數字出版標準的制定必須考慮國內數字出版產業實踐;同時,數字出版實踐也要盡可能地采用國際、國內相關標準。這樣,才能形成利于行業內容的交換和整合的國家標準,結束現在多方割據、紛繁復雜的局面。”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