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廣告的基礎是語言,語言則受限于不同的社會、文化和習俗。想要打破生活環境的框架限制,做出多樣風格的廣告,就要去深度了解和學習不同的社會文化。因為任何一個社會的廣告語言無不帶有該社會的文化痕跡,也許一場旅行就能讓你好好換個視角,汲取出更多的靈感和更新的體會,同樣的印企在微名片做廣告時也可以不拘泥于優惠和宣傳,也需要與時俱進,在廣告的意義上更洞徹人心。那么日本廣告是何德何能吸引著大量的廣告人和設計師趨之若鶩的呢?一開始你也一定會好奇為什么大量的reference都來自日本,為什么創意人或設計師隔三差五就要去島國散個心?
日本的廣告或者設計都呈現了其獨特的民族風格──既柔又剛,也許就是所謂的菊與刀。要么是及極其簡約,要么是極其繁復。
可能說到日系風格,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小清新。樸素淡雅的色彩、略有過曝的光線處理及刻意的虛焦效果等是大部分人對日系的理解。不論是抽色的處理,還是平靜的構圖,大膽的留白,沒有完美的對稱,我們的這些“日系”感受和偏好其實都是來源于日本的自然風貌、清淡的飲食,甚至宗教。這都是日本美學意識中一種“禪”的體現,簡單來說,就是指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褪去裝飾,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像印企在做廣告的時候可以考慮客戶的產品特點,在微名片制作的時候進行元素的潛入,讓廣告業可以精品化。
比起泰國式的淚腺爆發,日式的感性路線就顯得內斂了許多。通常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話題包括“夢想”、“人生”、“堅持到底不放棄”,從細膩的生活細節入手,就像是每個人身邊就會遇到的一樣,既真實又熟悉,深刻地洞察了人性,所以能夠直戳淚點。例如東京燃氣的一支廣告《家族羈絆》,選取了畢業生求職和母親的關懷兩個點,其中“被全世界否定”的境遇讓觀眾感同身受,再以家庭式的溫暖打動觀眾,最后傳遞產品理念。
敬業精神
日本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讓每個成員都有高度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日語里有一個詞叫“一生懸命”,從字面就可以看出,就是要全力以赴、拼了命的努力的意思。下面這個日清杯面廣告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一個NG了600多次才拍出來的廣告。明明可以靠后期剪,非要用苦力!精神可嘉,值得學習!
還有一個很有名的NTT docomo的原木手機Touch Wood廣告——森之木琴,為了表現產品的木質與環保,專門跑到九州的森林里,耗時3個月制作了這個木琴,每一個音階都經過細致地打磨和調音,光是結尾小球撞到手機停下這個鏡頭就拍攝了47次,最終拍出了一部偉大的廣告作品。
廣告是反應社會的一面鏡子。
從你的廣告中應該是可以看到一個社會的形態,一些社會的現象。而不論看多少案例和理論,都只是在“仿”的話,就不會傳遞給消費者真實的感受。當我們想做出某一種風格的廣告時,就要親身融進那個環境里去,親眼看、親耳聽、去品味、去感受。能讓客戶去親身體驗其中,才能微名片廣告最大的優勢。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